2026年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顺口溜:之 “之字顺口溜”之字可代人事物,定名之间可译“的”;用作动词“去、往、到”,用作助词可不译。1.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 、“它”(它们 。例:策之不以其道,食... 索考网 2025-07-22 6
2026年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顺口溜:其 “其”字顺口溜其字可代我和他,远指近指“这”和“那”;后带数词译“其中”,表示反问译“难道”。1.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 。例:妻跪问其故。2.活用为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 “、”自己... 索考网 2025-07-22 6
2026年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顺口溜:以 “以”字顺口溜“以”作介词“把、拿、用”,因为、按照、在、凭、从;又作连词如同“而”,偶尔通假要分清。1.作为介词表示凭借,译为“凭、靠”例: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表示工具、方式、方... 索考网 2025-07-22 6
2026年初中语文文言文7个背诵技巧 利用文中关键字词背诵一篇文章或者一段文字都有关键字词,一般情况下,关键的字词有两种:段首字词你可以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情况,在背诵自以为已经熟练记忆的文言文时,往往在某一段的开头卡壳,怎么回忆也... 索考网 2025-07-22 6
2026年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掌握这10大方法+6个注意点 1增增补就是,在翻译时增补文言文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1、增补原文省略的主语、谓语或宾语例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译句:“(桃源中人 一见渔人,大为惊奇,... 索考网 2025-07-22 6
2026年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乃 乃1.副词(1 可译为“竟然”。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2 可译为“于是”、“才”、“就”。例: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岳阳楼记》 2.判断词,可译为“是”、“就是”。当立者... 索考网 2025-07-22 6
2026年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矣 矣1.句末语气词,表示肯定或判断推测语气,相当于“了”、“啊”。例: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了 (《论语》十则 2.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语气,相当于“了”。例:甚矣,汝之不惠!(了 3.语气词,表命... 索考网 2025-07-22 6
2026年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且 且1.副词(1 用在动词或数词前,表示动作行为将要发生,可译为“将”,“将要”、“将近”。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 表示行为的状态,可译为“姑且”、“暂且”。例:存着且偷生,死者... 索考网 2025-07-22 6
2026年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则 则1.连词(1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例: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岳阳楼记》 (2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那么”。例:万众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索考网 2025-07-22 6
2026年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因 因1.连词,表示顺接上文,可译为“于是”、“就”。例: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2.介词,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依据、方式,可分别译为“由于”、“凭借”、“依靠”。例:高祖因之以成帝... 索考网 2025-07-22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