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高校报考指南,哪些大学的财经类专业值得一读?

索考网 高考 5

在中国行业特色类高校里,财经类高校是社会最为关注的高校类型之一。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财经类高校的详细情况,本文参照上海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的分类排名标准,选取了51所财经类高校作为范例,从财经类高校的发展变化、专业分布、特色排名和未来前景等四个方面进行梳理、比较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广大考生和家长多方位了解和熟悉中国财经类高校的办学特色和传统优势,在新高考填报志愿时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和选择。

财经类高校报考指南,哪些大学的财经类专业值得一读?-第1张图片-索考网

一、财经类高校的前世今生

顾名思义,财经类高校就是以经济、财政、金融、贸易、工商管理等财经类专业为骨干或核心专业的大学,为国家经济类行业培养从事经济活动的各类人才。财经类高校是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变化而发展壮大的,中国的高校调整经历了50年代的院系大调整、90年代的部委管理权调整和大合并等多次改革,形成了当前的行业特色类高校之财经类高校的新格局。

01、历史沿革

中国的行业类高校类型是在50年代初计划经济体制下组建的,根据各行业部委的人才需求,从综合类大学抽调相应的师资和学生联合组建而成。主要分布在财政部、商业部、外经贸部、中国人民银行、审计署、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高校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各行业培养急缺人才。按照行业部委管辖范围划分,大致可以分为5大类高校。

1、原财政部高校6所:分别是中央财经大学(2000年划转教育部)、上海财经大学(2000年划转教育部)、中南财经大学(2000年与中南政法大学合并组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2000年划给辽宁省)、山东财政学院(2011年与山东经济学院合并成为山东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2000年划转江西省)。

2、原外经贸部高校4所:1.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与中国金融学院合并划转教育部)2.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原上海对外贸易学院2000年划给上海市)3.广州对外贸易学院(1995年与广州外语学院合并组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隶属广东省)4. 天津外贸学院(2000年并入南开大学)

3、原中国人民银行高校12所:中国金融学院(2000年并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划转教育部)、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划转教育部)、陕西财经学院(2000年并入西安交通大学)、湖南财经学院(2000年并入湖南大学)、上海金融专科学校(2016年并入上海立信金融学院)、广州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划转广东省,2004年更名广东金融学院)、保定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划转河北省,2007年更名河北金融学院)、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划转吉林省)、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并入南京审计学院)、武汉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2年并入湖北经济学院)、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划转黑龙江省,2010年更名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投资高等专科学校(2000年转为中国建设银行哈尔滨培训中心)。

4、原商业部(含供销合作总社)高校12所:杭州商学院(2000年划转浙江省,2004年更名浙江工商大学)、安徽财贸学院(2000年划转安徽省,2004年更名安徽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大学(2000年划转山西省)、黑龙江商学院(2000年与黑龙江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哈尔滨商业大学)、北京商学院(1999年与北京轻工业学院、机械工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组建北京工商大学)、天津商学院(1998年划转天津市,2007年更名天津商业大学)、郑州粮食学院(2000年更名为郑州工程学院,2004年与郑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河南工业大学)、武汉食品工业学院(1999年更名武汉工业学院,2013年更名武汉轻工大学)、北京物资学院(1998年划转北京市)、南京经济学院(2000年,南京经济学院、江苏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江苏经济管理干部学院三校合并,2003年更名南京财经大学)、重庆商学院(1998年划转重庆市,2002年与渝州大学合并组建重庆工商大学)、兰州商学院(1998年划转甘肃省,2002-2004年甘肃省职工财经学院、甘肃冶金工业学校、甘肃省计划学校并入,2015年更名兰州财经大学)。

5、原审计税务局高校2所:南京审计学院(2000年划转江苏省,2015年更名南京审计大学)、长春税务学院(2000年划转吉林省,2010年更名吉林财经大学)。

02、现状分布

参照上海软科中国财经类大学的排行榜,全国财经类高校共51所。分布在全国27个省份。其中北京5所和上海4所分列前两位。具体情况见下表。

省份 数量 财经类高校
北京 5 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物资学院
上海 4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上海商学院
湖北 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商学院
四 川 1 西南财经大学
辽宁 1 东北财经大学
江西 1 江西财经大学
浙江 2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
江苏 2 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学院
山东 2 山东财经大学山东工商学院
天津 2 天津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
安徽 2 安徽财经大学铜陵学院
广东 2 广东财经大学广东金融学院
重庆 1 重庆工商大学
河南 3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山西 1 山西财经大学
河北 3 河北经贸大学河北地质大学河北金融学院
黑龙江 2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金融学院
吉林 2 吉林财经大学吉林工商学院
云南 1 云南财经大学
内蒙古 1 内蒙古财经大学
湖南 2 湖南工商大学  湖南财政金融学院
贵州 2 贵州财经大学贵州商学院
新疆 2 新疆财经大学新疆科技学院
甘肃 1 兰州财经大学
陕西 1 西安财经大学
广西 1 广西财经学院                                          
福建 1 福建江夏学院

03、综合性大学的财经类院校

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政策推进,中国顶尖的综合性高校开始布局和发展经济类专业和学院,得益于学校本身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社会的认可度,这些高校的财经类专业的实力突飞猛进,发展迅速,有些高校已经超过了专注财经领域的“五朵金花”,主要代表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管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和泛海国际金融学院,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商学院,中山大学商学院和国际金融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等

二、财经类高校学科和专业概况

财经类高校主要是研究经济学为主的高校。经济学起源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边缘学科。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越来越高,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按照学科分类,可以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大类。按照社会大众所熟悉的可以分为经济学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

04、经济学本科专业目录

2021年3月1日,教育部发布了2020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本科专业共计有740个。经济学是本科专业12大门类之一,包括4个专业类,分别是经济学类、金融学类、财政学类、经济与贸易类。4个专业类包括23个专业:

1、经济学类包括9个专业:经济学、经济统计学、国民经济管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商务经济学、能源经济、劳动经济学、经济工程、数字经济。

2、财政学类包括2个专业:财政学和税收学

3、金融学类包括10个专业: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投资学、金融数学、信用管理、经济与金融、精算学、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

4、经济与贸易类包括2个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

05、经济学研究生目录

按照国家研究生专业设置目录,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一级学科。一是理论经济学学科。包含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6个二级学科。二是应用经济学学科。包含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含税收学)、金融学(含保险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劳动经济学、统计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等10个二级学科。考生和家长关注的就业好、薪酬高的专业主要集中在应用经济学学科中。

202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下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征求意见稿)》。经济学学科门类中,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合并为经济学一级学科。同时,新增了数字经济,但仅可授硕士专业学位。

06、经济学类专业的就业方向

专业名称 主要就业方向
一、经济学类
经济学 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金融机构、企业、证券交易机构等
经济统计学 市场调研机构、咨询机构、金融机构、证券投资机构、政府统计部门等
国民经济管理 银行、保险公司、税务、审计、证券、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等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政府部门、环境管理部门、企业、科研机构等
商务经济学 政府经济部门、贸易公司、国际机构或组织等
能源经济学 能源经营与管理部门、银行、金融机构、能源企业、科研机构等
劳动经济学 企事业单位从事经济分析、经济预测与规划、经济管理
经济工程 建筑/金融业、市政企业:不动产投资、咨询与管理
建筑开发、管理、评价和决策等
数字经济 经济类企业的产业数字化规划与建设、数据分析、数字化管理;
事业单位的数据分析与挖掘、数字化转型建设
二、财政学类:
财政学 财政、财税部门、企业
税收学 银行、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财税部门等
三、金融学类:
金融学 经济管理部门、商业银行、基金管理、证券公司、保险公司、
涉外金融港机构等
金融工程 金融机构、各类企业等
保险学 保险公司、社会保障机构、监管机构、经济管理部门等
投资学 证券公司、投资咨询公司、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
金融数学 金融、保险、证券、投资、咨询公司等
信用管理 商业银行、金融机构、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企业融资部门等
经济与金融 证券公司、银行、保险公司、投资基金、财务咨询公司等
精算学 投资机构、保险公司、政府监管部门、投资公司等
互联网金融 电子支付、互联网银行、P2P、互联网保险、互联网证券等
金融科技 金融类企业:互联网金融岗位、金融风险控制、客户经理、投资顾问
大数据分析员、产品经理、产品研发
四、经济与贸易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涉外经贸部门和企业、外资企业、政府部门等
贸易经济 商业银行、企事业单位、涉外经贸公司、进出口企业等

三、财经类高校的办学特色

07、综合排名

2021排名 学校名称 省市 总得分 全国参考排名
1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275.0 35
2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253.2 44
3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247.5 47
4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229.7 65
5 西南财经大学 四 川 219.3 76
6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 212.7 80
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179.0 121
8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 176.3 128
9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 173.6 132
10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161.3 164
1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 160.3 167
12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 159.5 171
13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 156.5 175
14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 146.6 186
15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146.4 189
16 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 146.1 190
17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 138.2 224
18 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 127.3 263
19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125.7 269
20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 123.9 280
21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122.3 288
22 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 119.5 304
23 吉林财经大学 吉林 117.3 321
24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 116.5 325
25 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 115.0 329
26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 112.9 344
27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 110.4 355
28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 109.2 364
29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 109.0 366
30 西安财经大学 陕西 108.9 367
31 兰州财经大学 甘肃 108.8 368
32 湖南工商大学 湖南 108.6 371
33 河北地质大学 河北 106.7 384
33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 106.7 384
35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 106.6 387
36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河南 100.7 424
37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 98.4 443
38 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 98.3 445
39 上海商学院 上海 98.2 446
40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 94.3 468
41 山东工商学院 山东 91.2 495
42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 84.1 552
43 福建江夏学院 福建 78.1 598
43+ 贵州商学院 贵州 600+
43+ 桂林旅游学院 广西 600+
43+ 哈尔滨金融学院 黑龙江 600+
43+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河南 600+
43+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湖南 600+
43+ 吉林工商学院 吉林 600+
43+ 嘉兴南湖学院 浙江 600+
43+ 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山西 600+
43+ 铜陵学院 安徽 600+
43+ 武汉商学院 湖北 600+
43+ 新疆科技学院 新疆 600+

08、新生质量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省市▼ 得分 W
12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84.4
1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82.9
18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81.9
44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72.5
48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71.7
83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 62.5
96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 60.4
116 天津财经大学 天津 57.8
121 南京审计大学 江苏 57.4
12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56.2
130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 54.9
132 浙江工商大学 浙江 53.6
142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 52.3
153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 51.4
170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48.6
185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上海 47.5
187 河北经贸大学 河北 47.3
189 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 47.2
192 湖北经济学院 湖北 46.8
195 广东财经大学 广东 46.2
217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 44.0
223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河南 43.5
247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 41.5
247 广东金融学院 广东 41.5
258 重庆工商大学 重庆 40.5
282 内蒙古财经大学 内蒙古 38.7
289 上海商学院 上海 38.4
312 北京物资学院 北京 36.9
328 武汉商学院 湖北 36.0
340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 34.8
344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 34.4
355 金陵科技学院 江苏 33.8
379 湖南工商大学 湖南 32.3
388 哈尔滨商业大学 黑龙江 32.0
391 广西财经学院 广西 31.6
406 吉林财经大学 吉林 30.5
430 云南财经大学 云南 29.6
444 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江苏 28.5
449 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河南 28.3
482 新疆财经大学 新疆 26.3

09、升学深造排名

2019届本科毕业生深造率排名     软科中国大学排名
排名 学校名称 省市 类型 总深造率 国内
升学
出国(境)留学 软科中

大学排
15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财经 67.0% 25.5% 41.5% 财3
49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 财经 48.9% 21.1% 27.8% 财4
51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 财经 48.5% 27.0% 21.5% 财2
60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 财经 45.9% 22.3% 23.6% 财1
71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 财经 43.5% 22.9% 20.6% 财5
99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 财经 37.4% 16.4% 20.9% 财9
102 东北财经大学 辽宁 财经 37.0% 17.3% 19.7% 财6
138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 财经 30.0% 17.5% 12.5% 财7
168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上海 财经 26.2% 10.1% 16.0% 财10
169 浙江财经大学 浙江 财经 26.2% 13.1% 13.1% 财12
185 南京财经大学 江苏 财经 24.8% 13.5% 11.3% 财12
198 山东财经大学 山东 财经 23.5% 17.9% 5.6% 大12
         t7H
财15

10、就业薪酬排名

2021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TOP100
薪酬
指数
排名
学校名称 类型 所在地 排名
985院
是否

211
薪酬指数 毕业生
平均薪酬
4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财经 北京 0 86.4 11032
5 中央财经大学 财经 北京 0 86.4 10162
13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财经 上海 0 0 85.2 10066
18 上海财经大学 财经 上海 0 84.5 10027
39 北京工商大学 财经 北京 0 0 81.4 8774
53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财经 北京 0 0 79.7 8898
56 浙江财经大学 财经 浙江 0 0 79.3 8628
68 浙江工商大学 财经 浙江 0 () 78.5 8730
89 北京物资学院 财经 北京 0 0 76.1 7992
90 西南财经大学 财经 四川 0 76.1 7195
96 广东财经大学 财经 广东 0 0 75.5 8090
99 江西财经大学 财经 江西 0 0 74.7 8000
u
7630

四、财经类高校四个层次

本文根据综合比较分析,将中国的51所财经类高校大致分为4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知名大学,都属于“双一流高校”,包括上文提到的顶尖综合大学的经管类学院以及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民间俗称财经高校“五朵金花”。

第二层次是老牌财经类大学,主要是原来的行业特色高校,主要包括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工商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浙江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安徽财经大学、重庆工商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山西财经大学等高校。

第三层次是省属老牌财经大学,主要原来部委或者省属的规模较小的财经类高校。主要包括河北经贸大学、湖北经济学院、北京物资学院、上海立信金融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吉林财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内蒙古财经大学、天津商业大学、湖南工商学院、贵州财经大学、河北地质大学、上海商学院、新疆财经大学。

第四层次主要是原省属专科学校或者学科单一的学校,经过合并重组的高校。主要包括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广东金融学院、兰州财经大学、河北金融学院、山东工商学院、西安财经学院、福建江夏学院、武汉商学院、贵州商学院、哈尔滨金融学院、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吉林工商学院、铜陵学院、新疆科技学院。

五、财经类专业的选考科目分析

财经学科属文科范畴,但具有与其他文科明显不同的两大特征:

第一,财经学科与治国理政、发展经济、企业管理密切相关,具有更强的实用性;第二,财经学科在研究和实务领域使用工科的研究工具及方法较多,具有更多的工科特征,属于文科与工科的融合。

按照教育部2021年公布实施的《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该《指引》将从2021年秋季开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行,适用范围为已经实行高考改革的14个省份和将要实行高考改革的7个省份,以及后续会实行高考改革的省份。按照文件要求,经济学类的4个专业大类中的23个专业中,除了经济学类中的经济统计学、经济工程、数字经济和金融学类中的金融工程、金融数学、精算学、金融科技这7个专业要求必选物理外,其它16个专业都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

本文统计梳理了目前已经公布的高校2024年选考科目要求的湖南省、甘肃省等省份的财经类高校和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除个别高校的少量专业提出了必选物理和化学外(如上海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统计学类专业等),其它专业基本都是按照《指引》要求确定的选考科目。

这就意味着,2024年高考选择了物理的考生可以报考绝大部分财经类高校和财经类专业。即使没有选择物理科目,也可以报考除了经济统计学和金融工程等7个专业以外的财经类专业。这无疑对一些在选考科目纠结中的考生和家长是一个利好消息。

以上就是本文对中国目前财经类高校多角度、多维度的分析报告,希望考生和家长在选择时,能够进一步结合学生的性格和兴趣、职业发展方向、学习能力、行业未来以及高考选科和分数要求等因素综合判断,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高校和专业。


备注:以上数据均为人工统计,若有出入,请参照相关官网数据,感谢理解!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