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必背文言虚词整理:与

索考网 中考 5


  2.与

  【速记口诀】

  动与给参与结交亲,同跟和连介叹测疑

  【谐音】

  冻鱼给单于结交亲,同根荷莲借探测仪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西汉初年,汉王朝和匈奴打仗,总是打败仗。为了搞好两国关系,减少军事对抗,汉王朝采用了和亲政策,也就是把公主嫁给单于。当时的嫁妆很有意思,两样东西:冰冻带鱼和同根莲藕。吃冰冻带鱼前,要先解冻,这就寓意两国关系的解冻。莲藕同根,表示永结连理的意思。据科学家借助探测仪测得,最古老的莲距今已有5000多年了,估计那时人们结婚不送戒指,送莲子。

  【释义举例】

  “与”字动词、连词、介词、语气助词四种词性。

  1、用作动词,译为译为“给与”“参与”“结交”“亲附”例如:

  ①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给与)

  ②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参与)

  ③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结交,亲附)

  2、用作连词,“同”“和”“跟”。

  ①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和,跟,同)

  3、用作介词,“同”“和”“跟”;“给”“替”;“和……比较”;

  例如:

  ①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和、同、跟)

  ②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给,替)

  ③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比较)

  4、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测度、疑问语气。

  例如:

  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感叹语气)

  ②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疑问语气)

  ③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测度语气)

  编辑推荐:

       

 

  中考资讯、中考政策、考前准备、中考预测、录取分数线等     中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中考网"微信公众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