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必背文言虚词整理:之

索考网 中考 5

  15”之“

  【速记口诀】指代一三动,标志主谓音

  【谐音】纸袋一三洞,煮煨标志音

  【奇思妙想】  

  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  

  同学们都吃过茶叶蛋,你们知道怎么煮吗?教大家一个有趣的办法,将鸡蛋装进纸袋里,纸袋上面扎上十三个小洞,放进装有茶叶和作料的水锅里,然后放在灶上先煮后煨,什么时候开始煨呢?时间标志是听水声,水刚发出声音,就把火打小,再煨上十分钟,香喷喷的茶叶蛋就煮好了。由于鸡蛋是装在纸袋里的,因此不会沾上茶叶等作料。

  【释义举例】

  “之”字有代词、动词和助词两种词性。

  1、用作代词。批示代词,表近指,译为“这”;第一、第三人称,代人、代物、代事,译为“他(他们”“它(它们)”。

  例如:

  ①均之二策。(《廉颇蔺相如列传》)(指示代词,这)

  ②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人,他)

  ③�使之然也。(《劝学》)(代物,它)

  ④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道理)

  2、用作动词,译为“去”“往”“到”等。

  例如:

  ①辍耕之垄上。(《史记·陈涉世家》)

  3、用作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译为“的”,有的可不译;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译为“得”;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不译。

  例如:

  ①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定语标志)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补语标志)

  ③何陋之有?(《陋室铭》)(宾语前置标志)

  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用作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

  例如:

  ①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毛遂自荐》)

  编辑推荐:

       

 

  中考资讯、中考政策、考前准备、中考预测、录取分数线等     中考时间线的全部重要节点     尽在"中考网"微信公众号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